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红网】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9 12:39   来源:红网   作者:钟义见 李超民   点击:

近日,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公共管理学院积极探索与构建哲学类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引发学界广泛关注。该模式强调哲学类课程思政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出了三全育人大格局。

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哲学系主动适应国家研究生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和新要求,以一流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为重要抓手,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政治素质、教学科研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培养研究生的政治鉴别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加强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每年对新遴选导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建设,练好教书育人与服务社会的过硬本领。在这些有力举措下,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张怀承教授领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荣获湖南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王泽应教授荣获湖南省首届智库“领军人才”,孙雯波副教授荣获“湖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文贤庆副教授荣获“湖南省优秀党员示范岗”称号,道德文化研究院荣获2019年全国百强,并获中国智库管理奖(A+等级),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在抓好课程思政的主力军的明显成效。

构建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

“1244”模式是“一核强基、双轮驱动、四重立信、四类造场”的缩写,基本内涵是指: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简称 “马中西”)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强基固本的这一内核作用,通过伦理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双轮驱动,强化课程思政的四大重点内容来坚定“四个自信”,精心设计四大模块课程来打造课程思政的主战场,从而构建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毛新志教授以此为基础,2020年申报的“哲学类研究生培养课程思政‘1234’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批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思政专项)的重大项目立项。

该院重新编修哲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重塑课程教学大纲,尤其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铸魂”与“价值引领”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马中西”为内核,发挥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基固本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哲学类研究生对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思想认识与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合理吸收国外的学术思潮和思想流派的观点,辩证看待和理性分析外国哲学思想,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提高政治鉴别力与思想鉴别力。

该院在坚持“马中西”强基固本的内核作用时,以伦理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双轮驱动”作为特色,进一步凸显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伦理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并结合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理念,积极培育科学技术哲学的新亮点与新发展,双轮驱动哲学学科的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以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为基础,构建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模式。一是哲学基础学科支撑伦理学、科技哲学的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研究生导师既要研究基础学科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同时又要拓宽和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主动对接伦理学、科技哲学的特色研究,精心打造伦理学、科技哲学的课程思政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二是伦理学、科技哲学带动哲学基础学科的课程思政的特色发展。通过伦理学与科技哲学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经验、特色与优势,注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与外国哲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哲学基础学科的特色发展。三是哲学基础学科与伦理学、科技哲学的互动与融合发展来全面促进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新文科建设不仅为哲学基础学科与伦理学、科技哲学的互动与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创造了新动力。重点打造哲学基础学科的学术高地,充分发挥伦理学与科技哲学的特色与优势,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社会服务,迎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变革,促进哲学学科与课程思政的协调发展。

该院结合哲学专业知识,教育引导研究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引导研究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凸显“四情”和“三同”对哲学专业知识的价值塑造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引导研究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化”课程体系熏陶,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革命传统,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引导哲学类研究生将论文“写在中华大地,服务国家建设”,教育引导研究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有政治定力、有文化涵养和有社会担当的高素质后备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四类”课程体系为落实哲学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四类”课程主要包括“哲学经典与时代精神”“哲学前沿与创新思维”“科研诚信与职业道德”“责任担当与社会实践”等四大模块。该院通过上述“四类”课程丰富和拓展哲学类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使研究生能够从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创新、科研与道德、理想与实践、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等多维度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培育他们的个人情操、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远大理想和综合素养。例如,哲学类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科研诚信、科研道德与科研规范”的教育;哲学类博士生课程《哲学前沿》采用多位教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题主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专题主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外国哲学专题主讲“当代生命政治哲学”、科技哲学专题主讲“人工智能哲学”与“基因伦理学”、伦理学专题主讲“道德记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蕴”等等,这种专题讲座的教学改革既让学生掌握了哲学前沿的研究动态及其重要知识,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反思能力,更让学生从《哲学前沿》的学习当中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研道德和树立远大理想。

以协同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科教协同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该院哲学学科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富,充分发挥哲学学科“科教协同”在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中的独特作用,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5年来,哲学学科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余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高水平专著30余部,高水平论文近300余篇,获得教育部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等等。这些高水平项目与成果不仅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源,也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项目与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实践检验的机会。如毛新志教授主编湖南省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教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2021年版)社会影响好,研究生将著作作为重要学术资料学习。与此同时,许多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不仅从这些研究课题当中又孵化出一批研究生创新课题,也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为课程思政的全面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

产学研协同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该院建有10多个实习基地与研学中心,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县开慧村建立道德文化实践基地,与岳麓书社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与湖南省红色档案馆建立研学中心,与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研究生实践教学研究基地等,为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实训场所,通过产学研协同,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全面提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交叉协同锻造综合能力。该院成立了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PPES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并获批湖南省教育厅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整合学院的哲学、政治学、教育学与社会学(PPES就是这四个英文单词首个字母的合成)等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养创造性的复合型人才。如毛新志教授与思政专业硕士点教师李超民联合指导的研究生案例《从贫困村到示范村:湘投集团助力乡村振兴的“蝶变”密码——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互动治理研究》入选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全国百强,荣获全国三等奖。(钟义见 李超民)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2/02/18/10884610.html

分享到:

上一条:【红网】思政课何以爆款?——解读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成功密码

下一条:【红网】创新实践教学 湖南师大助力中学思政课卓越教师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