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研究》封面。
红网时刻记者 潘锦 通讯员 徐朝红 长沙报道
清晨,岳麓山的晨雾还未散去,山脚下的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文学院书香扑鼻。这栋四层的红砖小楼,是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小楼里拥有着学术界唯一一家专门研究古代汉语的学术期刊——《古汉语研究》。自创刊以来,《古汉语研究》深耕“冷门绝学”的沃土,让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1988年,通过吕叔湘先生推荐,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古汉语研究》(季刊)正式创刊。吕叔湘先生题词“博古通今”,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引用《荀子·性恶篇》语题词“故善言古者必有征于今”,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杂志题写刊名。
坚守学术传统矢志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自抗战烽火中建校以来,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一直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国文系首任系主任,国学大师钱基博曾写道:“惟师有学,用诞启民瞑!”,肩负延续民族文脉的理想担当。杨树达、骆鸿凯、马宗霍、马积高、周秉钧等一批大师代代传承,为延续传统文脉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大师云集、学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逐渐成为闻名中外的“古汉语研究重镇”。
“《古汉语研究》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表包括文字(含古文字)、音韵、训诂、语法、词汇、修辞、古籍整理以及古代汉语教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在古汉语研究领域担当着引领旗帜的作用。”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副校长、《古汉语研究》主编唐贤清教授介绍刊物主旨时说道。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其优秀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记录下来的,要想理解中华文明,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等文化,必须从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解释与研究开始。但是因为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昔之妇孺闻而辄晓者,更经学大师转相讲授而仍留疑义”,因此,后代对古代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上往往存在很大困难。这时候,就需要通过研究古代的语言文字,将其作为“钥匙”,打开古代文化宝库之门,传承其中的精粹。
《古汉语研究》是唯一的一家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学术刊物,集中刊载当代学人在古汉语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出了一大批颇具国学功底、兼有理论深度的名篇佳作。杂志既重视传统文献资料的发掘,也注重出土文献材料的运用;既关注特点历史阶段汉语语言事实的研究,也注重汉语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代、现代的历史演变;既专注古代汉语内容与发展的研究,也重视汉语与域外语言文化的接触与交融。《古汉语研究》刊发的各色文章,给我们呈现出一个古汉语研究的大千世界。同时《古汉语研究》发表了许多现在称之为“冷门绝学”的论文,内容包括文字、音韵、训诂,材料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文献、敦煌遗书等等。这些研究继承学术传统,促进了中国文化事业的薪火相传。而《古汉语研究》求真务实、广采博取的办刊风格,对坚守传统的文化精神、促进古汉语的深入研究、影响学人的学术风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重证据,讲实用,主张立论要有充分证据,并与实际相符。《古汉语研究》秉承古代朴学实事求是的传统精神,刊发的许多文章注重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论文学术水平高,结论多成定谳。杂志刊发了许多对辞书(如《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及各类研究疑误之处提出批评的文章,大部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于字典、辞书的规范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建设事业的标准化有着积极意义。
坚持守正创新助推学术研究繁荣发展
“近10年,《古汉语研究》共发表60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许多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长文转载。据我们统计所知,有不少论文凭我们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获得省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谈起《古汉语研究》的学术贡献,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文学院院长、《古汉语研究》执行主编郑贤章教授倍感自豪。
正如卜庆华教授撰文所言,《古汉语研究》走上了一条“精品化”之路。《古汉语研究》以学术质量取胜,自1992年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以来,一直在本学科内享有盛誉。经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六项筛选指标的筛选,分别于1992年、 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获得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荣誉。2000年即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
虽然《古汉语研究》专业性非常强,但在汉语言文字学科专业刊物中影响一直名列前茅,北大、南大、社科院三大评价机构都将《古汉语研究》定为核心期刊。2005年,《古汉语研究》加入北京商务印书馆的期刊方阵,成为推动中国语言学发展与文化事业繁荣的重要力量。
治学严谨,实事求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很重证据,讲究实用,主张立论要有充分证据,并与实际相符。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强调“揆之本文而协,验之它卷而通”;顾炎武研究上古韵部,从《诗经》找本证,还要从与它同时或稍后的作品中找旁证。我国现代一些著名语言学家继承了清儒治学的优良传统。黎锦熙提出“例不十,不立法”的主张,王力进一步提出“例外不十,法不破”。《古汉语研究》刊发的许多文章仍然秉承这一传统,注重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推崇创新,积极开拓。学术研究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学术研究的生命就停止了。《古汉语研究》把“创新”作为选稿、用稿的一个重要尺度,所刊论文大至语言理论的阐述,小至一字、一音、一句的辩证,均颇具新意,或者选题新,或者取材新,或者观点新,或者研究方法新,既使人乐闻新道,又给人以求新的门径。正因如此,《古汉语研究》才能在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学术话语和研究范式不断创新的当代,始终立足于学术的前沿。
名家题字。
公正选稿,助力青年学术队伍成长。《古汉语研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稿件的录用采取兼容并包式的方针,十分注重青年学术队伍的扶持。当前语言学界许多知名学者的处女作就刊载在《古汉语研究》上,许多目前知名的古汉语研究专家伴随着《古汉语研究》一起成长。汪维辉先生发表《古汉语研究——青年学人成长的摇篮》、程志兵教授发表《古汉语研究,我的良师益友》,都充分体现对期刊扶植和培养青年学人的肯定。
33年来,尽管面临着经费紧张等各种困难,《古汉语研究》始终坚持贯彻办刊宗旨,自创刊以来,刊物审稿一直采取双向匿名形式,坚持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论文一经刊用,《古汉语研究》负责支付稿酬。无论刊用与否,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古汉语研究》始终聚焦于学术前沿,保持着阳春白雪般的学术纯真。
坚定学术话语推动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不断增强人文社科期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度融入国际学术,成为高品质的具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进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古汉语研究》编辑部全体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古汉语研究》杂志社社长蔡梦麒教授说。
《古汉语研究》牢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使命,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世界语言研究的中国话语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在国际语言文化研究领域,特别是国际汉学界,《古汉语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不仅成为国内古汉语研究者、大中学文言文教师喜欢的刊物,而且走出国门,成为日本、韩国和欧美一些汉学家的必读刊物。韩国的国家核心期刊、日本的汉字研究期刊,往往以《古汉语研究》发表的论文作为权威性数据加以引用,作为参考文献。汉字文化圈地区乃至西方汉学界,其研究机构有的常年订阅《古汉语研究》,作为专业公认权威期刊。一些国家攻读中国汉学博士学位,涉及到古汉语专业领域,《古汉语研究》是最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古汉语研究》以强大的编委团队打造高水准的学术平台,保障学术话语权。《古汉语研究》期刊聘请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知名学者组成学术编辑委员会,形成阵容强大的学术核心,坚持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选用稿件,坚持遴选和发掘优秀学术作品,提高学术话语权。
《古汉语研究》以开阔的视野、既“博”又“精”的学术研究扩大影响力。《古汉语研究》顺应世界知识和科学发展的潮流。与传统的“小学”拘泥于注经、解经处于儒学的附庸地位不同,它把研究的领域扩展到整个古代文化遗产,而且从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联结的历史背景中,来研究古汉语内部的各个独立学科。此举不仅使期刊传播范围更广,还通过展现古汉语的浩瀚多彩、博大精深,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据统计,《古汉语研究》目前对外发行43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捷克的作者在《古汉语研究》发表文章64篇,《古汉语研究》有一个及其广泛的国际作者和读者群。未来,《古汉语研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学术繁荣发展,加强中外学术对话,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1/07/20/968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