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办公
您所在的位置: 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 > 媒体师大 > 正文

媒体师大

【学习强国】蔡颂:年味需要青春赋能 文化需要青春表达

2021-02-18 19:3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蔡颂   点击:

每逢春节,“年味”话题总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如今过年不再有儿时的味道,人们对于春节的憧憬也远不如前。诚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专属记忆。正如作家莫言感叹的那样:“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无论是充满现代感的新式年画、面人儿,还是制作个性化的专属拜年表情包,抑或抢红包、集五福、AI对联等线上新年俗,互联网时代的春节正被当代青年人烙下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年味需要青春赋能,传统文化需要青春表达。我们在张开双臂拥抱“新年味”的同时更应看到,由青年群体推动的传统年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仅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的强大内生动力,而且彰显出新时代青年对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春节期间,从点燃爆竹到全网观看线上烟花,从把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微信抢红包大赛,从走街串巷拜年到参加网上博物馆春节线上活动……变的只是过年的具体形式,喜庆、团圆、祥和的春节内核并没有变,年味的文化传统流淌在当代青年人的血液里,并通过全新的视角和审美得以传承、发扬。

一方面是对老传统的传承与出新。不少艺术青年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年画、面人儿、窗花等传统春节文化进行了再创造和创新,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将传统民俗的文化意蕴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使其以更加新颖别致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对“新年俗”的创造与发展。2020年1月,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年俗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被票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VR、360全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成熟,使线上写春联、集福、抢红包等网上活动日益成为当代青年感知春节氛围、参与庆祝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在禁止燃放鞭炮、倡导就地过年的背景下,受青年追捧的虚拟烟花、AI拜年、参加网上博物馆等春节线上活动,逐渐成为新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是春节期间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又体现出青年群体追求创新的时代观念。

绿色文明成为春节新风尚。这些年因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意外事件屡见不鲜,给城市的文明建设和人们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不少影响。出于环保、安全的考虑,爆竹燃放大大减少,观赏虚拟烟花、电子鞭炮等绿色文明的春节民俗应运而生。

轻松愉悦成为春节新追求。过年发红包是传统年俗之一,长辈以此表达对晚辈的祝福,子女表达对父母的孝心。电子红包省去了反复存取款的麻烦,成为不少年轻人表达心意的首选。发红包金额不限,减少了青年人过年发红包的经济压力,突出了“压岁”的美好祝福。

与国同行成为春节新理念。今年,因为疫情,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就地过年。云拜年、“快递年货”等新年俗不仅是社会的倡导,更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

当代青年对春节文化的发掘与创新,不仅赋予了传统年味年轻态的表达方式,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启迪意义。

它促进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云剧场、艺术直播、年俗讲座、网络诗词大会、非遗过大年等“数字文化大餐”,使科技对文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释放;AI对联、创意年画、电子烟花等,让年味更丰富多样,从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它促进了青年发起与全民参与深度融合。让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到新年俗中,才能不断扩大年俗文化传承的范围,让年味历久弥新。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包括春节年俗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创新,也不应将中老年人排除在外。例如某互联网平台在今年推出的抢红包活动中,联合出版社推出了“重温课本”专场,邀请网友全家齐上阵,答题抢红包,在重温青春记忆的同时,收获一家团聚的欢声笑语。它促进了本土文化与国际传播深度融合。“李子柒式过年”等短视频在海外走红,再次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与独特魅力。引导国外民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激扬青春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179438411350493010

分享到:

上一条:【湖南新闻联播】跟着《中国国家地理》看大美湖南

下一条:【光明日报】蔡颂:年味需要青春赋能 文化需要青春表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