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姣)6月29日,我校副校长谢资清做客湖南教育政务网在线访谈,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谢资清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要进一步做好供给端、服务端工作,建好中试平台、信息服务平台,培养和培训一批复合型服务队伍。必须顺应时代,聚焦、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四个面向”,开展破解“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技攻关,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人才、创新与产业的有机衔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必须多措并举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与产业集群发展深度融合,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谢资清介绍,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示,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周密组织,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围绕高校如何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满足区域经济升级、产业转型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学校在坚持体制机制改革、科学合理评价,强化有效供给、夯实平台建设和培育高质量成果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力。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形成了完整的职能体系,从政策保障上,坚持质量优先,突出转化导向;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评价体系。坚决扭转评价体系单一、盲目追求发表SCI论文等不良倾向,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科学家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三是强化有效供给,完善培育体系。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三个导向,构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机制;四是夯实平台建设,完善运营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开发办公室等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与运营机构,开展战略研究、综合管理、转化运营、信息分析与培训宣传等全流程服务。
谢资清指出:“学校发挥自身科技优势,紧密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攻坚克难,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淡水鱼类育种、新型传感器与芯片研发、化工新材料、精密量子测量、湘绣传承创新研发等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甚至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改造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两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体湖南师大人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5项,转化金额3289.24万元。与前期同比,转化项数是前期的2.33倍,转化金额是前期的44.9倍,取得了飞速发展。
访谈最后,谢资清还就如何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如何打破高校与企业的沟通障碍等问题与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编辑:刘姣
责编:马铁泉
审核:陈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