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科技处)饶志国,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大潇湘学者特聘教授,民盟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委员会主委。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现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和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地理学”-“亚热带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学科方向负责人。
2020-2021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Science Bulletin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校定TOP刊物论文1篇,Nature Index收录刊物论文2篇,中科院TOP刊物论文3篇,校定重要刊物论文3篇;获2020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20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青年学者(2020)、湖南省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师(2021)、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第二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2020,3/6)。
地理学的核心是“人地关系”研究,人类社会总是在一定的气候环境当中生存和发展。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及其应对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和公众界的热点议题。2017年5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当中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2015年底通过、2016年初签署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作为率先批准《巴黎协定》的大国之一,应对气候变化也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对不同区域古气候变化历史的准确重建及其驱动机制的正确理解,是科学认识现今气候变化事实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基础。饶志国教授主要采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以黄土/泥炭/石笋/湖泊沉积物等为研究对象,从现代过程与沉积记录两个方面,开展与过去气候变化相关的研究。
地球科学的野外工作是艰苦的、甚至是危险的。为了尽可能避免人类活动对野外采集样品的强烈扰动,野外考察和取样工作多在人迹罕至的艰难险远之地开展。多年来,在炎炎烈日下开挖黄土剖面、在凛凛寒风中进行湖泊钻探、在深暗幽邃的地下洞穴采集石笋样品、在漫天风沙中考察沙漠、在皑皑白雪中考察冰川,饶志国教授的野外考察和采样工作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地球科学的实验工作是枯燥的、甚至是乏味的。为了尽可能获得详尽的沉积载体代用指标变化信息,往往需要对数量众多的样品开展相同的分析测试,这意味着长时间的、重复性的劳动,需要有很好的恒心和毅力。地球科学的工作周期是漫长的,一项具体研究工作从设计、野外样品采集、年代测定、指标测试、数据分析、结果验证和成果总结,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饶志国教授从博士在读开始(2004年),参与陕西蓝田黄土地层人类活动遗迹研究,最终成果于2018年7月发表在Nature(该成果曾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饶志国教授从2009年开始开展华北高山湖泊研究,2016年发表第一篇相关研究成果;饶志国教授从2010年开始北疆阿勒泰高山泥炭研究,2019年发表第一篇相关研究成果。
努力付出,终有回报。迄今,饶志国教授的研究工作先后获得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和人才项目的资助。在过去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驱动机制及其古气候重建应用(主要成果获2020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亚洲季风区降水同位素和降水量空间异同性(饶志国教授作为第一兼通讯作者,以Invited review形式在Earth-Science Reviews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为5篇代表作之一,获2020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新世温度变化历史及其影响等方面获得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 Bulletin、PNAS、EPSL等知名刊物发表/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含SCI论文68篇,被国内外刊物总引超过2700次,目前个人H指数25。近5年,共发表第一和/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8篇,含中科院1区TOP刊物论文10篇、2区TOP刊物论文2篇、2区刊物论文4篇。
迄今,饶志国教授已指导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11人,其中5人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曾分获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奖和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1人获湖南师大校级优秀硕士论文,4人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和地区项目资助,3人已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被遴选为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指导的博士在读研究生,连续获得2020和2021湖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
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对于饶志国教授而言,地球科学研究是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值得为之不懈付出的、发自内心热爱的事业。展望未来,他将继续保持对地球科学的精诚热爱、继续坚定的开展地学科研工作、继续解读地层沉积物这本“无字天书”、继续追寻地球气候历史的真相;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为推动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的地球科学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编辑:林奕
责编:马铁泉
审核:陈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