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发规处)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学科建设内涵发展,学科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15年9月,学校在全省率先启动“开云电子app·(中国)官方网站一流学科建设计划”。2017年9月,“语言与文化”学科群主建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跻身为湖南省属高校唯一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继“211工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18年9月,教育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学校成为我省3所部省重点共建“双一流”高校之一。同年10月,在省内一流学科遴选中,学校21个学科进入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入选学科总数和各层次学科数量均位居省属高校之首。五年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时任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许达哲等领导先后来校实地考察,听取了我校学科建设情况,充分肯定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效。
一、坚持固本开新,学科结构实现整体优化
五年来,学校积极抢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健全学科体系、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任务,秉持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原则,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推动优势基础学科强基固本,促进应用学科跨越突破,鼓励交叉学科集群发展。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示范引领下,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动实现学校学科整体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学科紧密联系、协同创新的方式,促进形成了良性学科发展生态。与此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对学科进行整合和调整,五年间共完成三轮动态调整,撤销博士一级学科1个、硕士一级学科4个、硕士二级学科3个,学位点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学校在原有“三级四类”学科体系的基础上,延承学科建设传统优势,构建起了一个以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为塔尖、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15个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为塔身、其他学科为塔基的“金字塔”形学科结构。
二、坚持内涵建设,学科实力实现显著增强
学科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复杂的系统工程。五年来,在学校各部门、各学院、各学科的通力协作下,学科发展内生驱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激发,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学科育人上,构建了“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全国率先开设本科项目制课程等,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居全国师范院校第2),获国家级金课28门、省级金课52门;在学科队伍建设上,通过实施以两个“人才计划”为主体的多项人才措施,设立北美、欧洲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育了一批包括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欧洲科学院院士等在内的高端人才,仅在2019年就有1人当选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在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上,获批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增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连续四年进入全国前20位(其中2020年位居全国高校第10、全国师范高校第2),立项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6项(位居全国高校第4、全国师范院校第1);国家自科基金立项连续三年居湖南省属高校第1。入选中国大学智库50强,智库成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在学科国际影响力上,新增2个111创新引智基地、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建有美国瑞宏实验室亚洲唯一数据中心等一批国际联合研究机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外国语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蒋洪新教授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三、坚持特色发展,学科潜力实现有效积聚
五年来,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激发学科潜能,强化学科特色,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其一,不断优化学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学科建设统筹管理。将原本较为分散的学科建设职能,统一归口到新的“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有序的学科建设新格局。二是积极倡导学术共同体理念,充分调动院长、学科带头人等学科建设“关键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常态性开展学科建设调研和诊断。三是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围绕整合学科资源、壮大学科队伍、规范学科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其二,切实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打造新的增长极。比如,融合相关优势学科组建语言与文化学科群,成立语言与文化研究院,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聚焦大数据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互动,实现了人文社会学科与信息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融合。2018年,建立了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的“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获批了智能计算与语言信息处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其三,强化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学校发挥一流学科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相关师范学科发展,致力于服务教育扶贫、乡村教育振兴、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学校在全国师范大学中拥有最为齐全的学科结构,积累了显著的师范优势和学科综合优势。此外,学校坚持做大做强附中、附小和幼儿园优质教育品牌,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20多所附属学校,教师教育学科特色得到进一步强化。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未来,我校学科建设将带着新的目标和使命,锐意进取、创新图强,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徐缘雪
责编:张永涛 马铁泉
审核:蔡颂